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在房屋建筑中應用最廣泛的是樓蓋結構,預應力錨具技術也是本世紀70年代無粘結預應力筋出現后.才得以在房屋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樓蓋結構中應用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使得結構高度降低,增加了建筑的空間。在一般樓蓋結構中,可分為單向板與雙向板。根據結構功能的不同可設計成:無梁無柱帽雙向甲板、帶住帽或托板的雙向平板、密肋板、帶寬扁梁的板以及周邊梁支承的雙向平板。帶寬扁梁的板由于具有建筑的雙向良好抗震性能,近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板的結構高度設計根據國內外的經驗,對于單向板,其厚度宜取跨度的1/40-1/45;板柱體系的雙向板厚度宜取柱網長邊的1/40- 1/45;對于帶平托板的雙向平板(以柱中心向各向延伸計,平托板的延伸長度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平托板的厚度宜大于1.5倍板厚)厚度宜取柱網長邊尺寸的1/45-1/50;對于密肋板,其肋高(包括板厚)宜取柱網長邊尺寸的1/30-1/35。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板的內力分析根據板的結構特征,可采用彈性或彈塑性方法分析,其受力計算主要分為單向體系與雙向體系。垂直荷載作用下的矩形柱網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平板、密肋板,可按等代框架法進行內力計算。
等代框架法是將三維結構簡化為兩個通過柱軸線的正交等代框架,如圖4-22所示。在無側力構件支撐時,應考慮側向水平荷載的作用,水平荷載產生的內力應組合在等代框架的平板中。
在設置有剪力墻或簡體等抗側力構件的高層錨具結構中,水平荷載主要由抗側力構件承受,樓板主要承受豎向荷載的作用。此時,矩形往網的無枯結預應力棍凝土平板、密肋板等代框架梁的板寬可取柱兩側半跨之和。
ACI規范的分析方法將等代框架分解為三個部分:1)水平板帶;2)柱子或其他支撐結構;3)在板帶的柱間起彎矩傳遞作用的柱兩側的受扭板帶。水平板帶與垂直構件間的彎矩傳遞與它們之間的連接情況和相對剛度有關。在三向體系中,柱子所承受的彎矩比由板柱框架計算模型求得的值要小,須考慮柱子的轉動能力,可采用增加有效長度的等效柱代替.以減小柱的彎矩值